中國陶瓷網訊2月13日,鐘南山、李蘭娟院士團隊分別證實了病人排出的糞便中的確存在活病毒,為糞-口或糞-呼吸傳新證據,即新型冠狀病毒也有可能透過糞便途徑傳播,或透過含有病毒的糞便形成氣溶膠再傳播。
預防糞口傳播,具體該怎麼做?我們將透過3個方面,分享居家如何安全戰「疫」
居家有哪些「抗疫」細節容易被忽略?
· 正確的上廁所姿勢是什麼?
· 抗菌馬桶如何協助居家健康防護?
容易忽略的「抗疫」細節
檢查家裡的每一個地漏和排水渠管,尤其長期不用、容易忽略的。
浴室地漏、洗手盆下水、浴缸下水、廚房水槽、陽台地漏都要檢查一遍,確認是否有滲漏、破損,然後用消毒液、酒精等好好消毒。如果地漏壞了來不及更換,緊急的辦法是用矽膠軟墊或保鮮膜,把地漏完全覆蓋住,使用時才掀開。
把至少500ml(一礦泉水瓶約550ml)水倒入地漏和所有的下水池。洗手台盆、廚房水槽、拖把池等都有排水管道,定期向排水口(U型隔氣口)注入清水,可隔絕有害氣體。
2.正確清洗馬桶
許多家庭習慣用拖把清洗浴室,而不用水沖洗。拖把的材質和濕潤,是細菌病毒的“溫床”,原本就容易藏髒東西,認真沖洗比拖把清潔更徹底。
定期更換馬桶刷,可避免馬桶刷因細菌粘連或糞便殘留,造成“氣溶膠”,形成二次污染。定期對馬桶蓋、馬桶圈、沖水按鈕、水龍頭、洗手台消毒,可使用酒精或84消毒液。注意!酒精和84消毒液不能同時使用,兩者混合會產生劇毒氣體氯氣。
上廁所的標準姿勢
1.上廁所盡量不帶手機
新冠病毒可以透過手觸碰嘴巴、鼻子或眼睛黏膜來傳播,我們每天平均觸碰最為頻繁的手機更需要注意了。如果要帶的話,在適當位置放置好手機。
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一項研究發現,手機中攜帶的細菌比大多數馬桶座圈多10倍。因此,手機進入衛浴後,要常用酒精、消毒紙巾擦拭。
2 衛生紙放進馬桶沖走
衝力強勁的馬桶,能將輕/重物、污染紙巾都輕易沖淨,是居家的首選。這是因為使用後的衛生紙上帶有大量的細菌,細菌的繁殖能力又很強。如果把衛生紙直接丟進垃圾簍,細菌就容易在空氣中瀰漫。而浴室又是一個非常潮濕的區域,更會加速細菌的生長。
3.馬桶蓋下蓋板再沖水
當馬桶沖水時,便便等物質會隨著水流往下走而形成漩渦旋轉,在離心力的作用下,容易將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帶到空中,並懸浮在空氣中長達數小時。因此,沖馬桶前先蓋上馬桶蓋非常重要。
4.便後洗手不馬虎
準備好除菌洗手液後,用7步驟洗手法認真洗手,全方位除菌。
5便後注意關門+持續排風
使用完衛浴後,記得隨手關門。關上門同時保持排氣扇24小時開啟,確保浴室一直在通風,尤其是暗衛更要這樣做。正確通風可以有效降低室內致病微生物的濃度,並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。
抗菌馬桶協助居家健康防護
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專家曾指出,32%的坐便器上有痢疾桿菌,其中一種病菌在座圈上存活的時間長達17天。想像一下,你坐在馬桶上,除了可能存在的新冠病毒以外,下面還有10萬個細菌對你虎視眈眈。這時候,有抗菌功能的智慧馬桶,可以為「抗疫」做好長線的準備,幫助居家健康防護。智慧馬桶實為「糞口傳播」宿敵,為什麼呢?因為他們的抗菌能力真的很強。
座圈抗菌功能
抗菌指數:★★★★★
座圈是PP與人體接觸的親密部位,座圈的抗菌性能關乎到細菌乃至病毒的繁殖速度
,市面上較好的智慧馬桶座圈都有採用抗菌功能。因此,要注意選用抗菌標誌的產品,最好擁有國內、國際權威認證的抗菌產品,提供持久的抗菌保障。
噴頭自潔功能
抗菌指數:★★★★★
噴頭自潔功能指的是噴頭在伸出或縮回時,會先自動噴出小股水流對噴頭進行自我清洗,也就是在沖洗PP前和沖洗PP後,都先給自己洗個澡。而優質的智慧馬桶更會採用先進的LED紫外線殺菌技術,透過隱藏式的紫外線滅菌燈照射,有效殺死99%的細菌。
電解水除菌
抗菌指數:★★★★★
在使用馬桶時,清洗水會直接接觸人體私密部位。如果是不乾淨的水,則意味著大量細菌直接和你親密「擁抱」。優良的智慧馬桶採用電解水除菌,可99%除去管路積水產生的細菌,配合噴嘴自潔確保管路及噴嘴的無菌環境。
馬桶陶瓷體用易清潔材質
易清潔指數:★★★★
除了馬桶座圈、噴嘴以外,馬桶蹲座外側同樣是病菌聚集地。馬桶本身的易清潔材質非常重要。高品質的坐便器一般會採用微晶抗污釉面,這種釉面經過了 1260攝氏度的高溫燒製,一體成型、密度高、吸水率低,表面平整光潔,讓沖洗變得更加簡單。同時,微晶抗污釉的清潔不必使用過多的水和清潔劑,能大幅減少細菌殘留。
5. 減少手與馬桶的接觸,降低接觸細菌的機會
便捷指數:★★★★
手是人體的“外交器官”,人們的一切“外事活動”,它都一馬當先,手上容易粘染病原體微生物。有人曾經做調查,發現一隻沒有洗過的手,至少含有4萬~40萬個細菌。如何減少手與馬桶的接觸,讓我們更健康。
建議選擇擁有智慧翻蓋的馬桶,可以減少手部和馬桶之間的觸碰。同時,馬桶的按鍵時常也容易附著大量細菌,減少觸碰,更加安全。部分智慧馬桶擁有離座自動沖水功能,真正懂得你的需求,滿足全家使用方便,潔淨。
勤洗手、多通風、戴口罩,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。
居家時,更重視健康生活方式。
讓我們靜候疫散,共盼春來吧。
(本文為企業稿)